外墻乳膠漆在施工完成后,局部遇到雨水后,漆膜表面會形成各種各樣的雨水流過的痕跡,導致墻面發花,即雨痕現象,又叫“蝸牛紋”。雨痕現象嚴重影響建筑外觀,工程返修造價很高。
通常,顏色較深、明度較低的乳膠漆漆膜,更易產生雨痕,此外,雨水沖刷程度不同,雨痕問題嚴重程度也不同。基層、膩子層的化學成分析出也會加重雨痕現象。
因此,如何有效改善外墻乳膠漆的雨痕現象,顯得尤為重要!
雨痕現象
“雨痕現象”有哪些?產生原因是什么
外墻乳膠漆雨痕現象的輕重程度、產生的機理有很大區別,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:溶出雨痕(亮斑)、沖刷雨痕、泛堿雨痕。
● 溶出雨痕現象
施工完的外墻乳膠漆在短期內(通常1周到1個月)遇到降雨,墻面局部受到雨水沖淋,漆膜中的部分物質溶出,形成點狀或條狀的光斑。
產生原因:
乳膠漆是一個復雜的混合分散體系,含有大量的表面活性劑,包括:乳液;助劑,如潤濕劑、分散劑、消泡劑、增稠劑等;色漿。這些表面活性劑絕大部分表面活性劑是親水型的,在一定時期內會存在于漆膜里面或慢慢遷移至表面,當漆膜遇到雨水后,雨水很容易就會溶出或沖刷掉這些表面活性劑。
如果雨水只是局部或短時間淋灑在乳膠漆漆膜上,局部帶出或沖走漆膜的表面活性劑,漆膜就會出現各種條狀或點狀痕跡,造成乳膠漆漆膜光澤、顏色不一,出現溶出雨痕(亮斑)現象。如果下大雨,墻面整體受到雨水的沖刷,溶出雨痕現象是比較輕微的,基本看不到雨痕問題,這是由于雨水整體沖掉表面活性劑,使得漆膜顏色、光澤沒有對比反差所致。
● 沖刷雨痕現象
雨水打在屋檐、窗臺上,積聚后順著一些固定位置往下流淌,時間長了,漆膜表面就留下一道道痕跡,稱為沖刷雨痕。
產生原因:
當外墻乳膠漆的耐水性能存在缺陷,就可能會引起沖刷雨痕的問題。另外,外墻乳膠漆施工完成后,漆膜沒能在短時間內干燥固化就遇到下雨,也很容易產生雨水沖刷后留下的痕跡。雨水長期在建筑物同一位置往下流,會給該位置留下雨水流過的痕跡。
綜上,沖刷雨痕產生的主要原因:漆膜的耐水性能差;漆膜干速慢,干燥時間不夠;建筑設計不夠科學合理。
● 泛堿雨痕現象
大部分集中在屋檐或窗臺下面,在施工后首屈一指、第二次下雨后出現,表現為水流過漆膜表面發白,有時還有白色結晶體,通常水流過的地方才會出現,而且流過水量越大的地方雨痕越明顯。
產生原因:
外墻乳膠漆的基材基本是水泥基材質,漆主要成份是硅酸鈣(CaSiO3),它是一種弱酸強堿鹽,在遇水情況下,硅酸鈣水解呈堿性,其化學式為:CaSiO3 + H2O →水解→Ca2?+ H2SiO3 + OH? 。其堿性的高低與CaSiO3的含量成正比。水作為載體將Ca2?、OH?通過漆膜的毛孔和裂縫滲透到涂膜表面,與空氣反應形成泛堿,其化學式為:Ca2? + OH?+ CO2→ CaCO3↓(泛堿)+ H2O,泛堿會造成漆膜顏色改變和破壞,因此在水流過的地方會出現一道道的痕跡。
如何有效應對“雨痕現象”
外墻乳膠漆雨痕類型多樣,其產生的原因和機理也不同,選擇合理措施,才能有效改善雨痕的現象。
溶出雨痕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,所以外墻乳膠漆原材料的篩選成為了解決溶出雨痕的主要途徑;沖刷雨痕產生的原因則涉及配方設計、原材料、建筑的合理設計等;泛堿雨痕則涉及基材、底漆、施工等方面。
#01 原材料選擇
選擇耐水性高、交聯固化時間較短、不含或含較少親水型乳化劑等較為疏水的乳液、助劑,對雨痕的改善有較大的幫助,同時減少漆膜水溶性物質的析出,減輕表面雨痕現象。盡可能選擇顏色較淺的外墻乳膠漆。
#02 配方設計
配方設計對雨痕現象影響也比較大,因此,PVC(顏料體積分數)控制、顏填料搭配、干燥速度、成膜時間等都需要科學設計。PVC高時,乳膠漆漆膜疏松,耐水性、耐洗刷性差,吸水率大,水流過會帶出漆膜中的水溶物、色漿等,破壞漆膜而形成雨痕。添加一定量的疏水物,如有機硅疏水劑、氟助劑等,使漆膜更加耐水,有效降低雨痕產生的幾率,減輕雨痕的明顯程度。合理的配方設計能有效發揮產品的性能,減少各種質量問題。
#03 施工
施工對雨痕的產生也有直接的關系。很多時候為了節約工程成本,不涂刷封閉底漆,或施工時底漆過度稀釋等,容易導致泛堿雨痕現象。從基層、膩子層的養護時間、含堿率(pH值)、含水率,天氣情況,如相對濕度、溫度等,再到各類漆膜防雨措施、土建的集雨、排雨工程等,都對產生雨痕有直接關系。因此,嚴格按照施工規范或標準,做好施工過程的每個環節,可以大大降低雨痕產生的幾率,確保工程的質量。
以上三種類型的雨痕,溶出雨痕是好輕一類問題,外墻乳膠漆干燥徹一底或下過1~2次大雨后這類雨痕基本消失,不影響工程質量;沖刷雨痕和泛堿雨痕產生后只能進行返修處理,但這兩種雨痕問題可以通過采取相應措施,進行預防。